10月26日下午三点,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夏名家论坛第九十一期“海德格尔哲学中的四种文本——从电影《隐之书》谈起”在新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期论坛特邀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主讲。此次报告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理、博士生导师袁祖社教授主持,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尤西林教授点评。公司近20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张异宾教授从由著名文学家拜雅特的小说《隐之书》改编而成的电影开始,引入了此次学术论坛的主题。张教授指出历史的真相往往被隐藏的文本所掩盖,同样联系到海德格尔的哲学,其哲学概念都不在书本当中,而在现实的构建中。张教授把海德格尔的哲学分为四种文本,第一,表演性文本,即为了达到一些现实性目的不得不发表的一些论文、公开的一些观点,如海德格尔的硕士论文等;第二,表现性文本,用学术性的语言让所有人知道他的贡献——存在论,和马克思的思想相链接,包括海德格尔的作品、演讲等;第三,秘密文本,就是恰恰与他最大的贡献存在论相悖的本有论,张教授认为存在论在海德格尔内心其实是被否定的,他真正认同的是本有论,而关于本有论观点的一些文本没有被公开;第四,现身性文本,海德格尔让本有论以全新的形式出现,主要通过其生活方式表现出来。张教授通过《隐之书》这部电影的启发,进而深入对海德格尔哲学文本的研究,得出了哲学界对海德格尔哲学颠覆性的理解。
报告结束后,张教授对一些老师和员工提出的问题做了精彩解答。在提到如何运用文本去学好马克思主义时,张教授指出以往教学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但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先从原著出发而不是先从观点出发,要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所以对于经典原著文本的学习是不能跨越的。
尤西林教授在点评时指出,张异宾教授的讲座实际上为马克思主义向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变革就需要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等一些经典的文本,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还原到其产生的历史时代中去,尽可能的从各种文本中深层次地去理解马克思主义,要创造更加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应赋予读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而不是赋予原著绝对解释权。此次讲座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变革乃至政治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