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当前位置: 首页 > 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宋志明教授做客公司启夏论坛

发布时间:2012-10-25 00:00 | 阅读次数:

1019,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夏名家论坛第九十期“国学新论”在文澜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宋志明教授主讲。本期论坛由副经理赵卫国教授主持,刘学智教授点评。

宋教授就关涉国学范畴的四个话题,即含义、旨趣、共识、整合,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宋教授认为,国学的含义应从时代性、民族性、整体性与层次性四层视角进行综合把握:国学概念的出现是与西学相对出现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国学特指中华民族安顿精神家园的一种非宗教方式,具有民族性特点;国学还是以儒学为主干、以佛道为两翼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是儒释道三家融通的产物,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作为哲学上讲的国学,实质上应称为“国魂学”,与作为文化遗存的“国故”相区别,体现其层次性视角。宋教授认为,由儒释道三家构成的国学是中国特有的精神现象学,是中国特有的精神安顿方式和人生智慧,是中国人做人的学问。就此,宋教授站在儒释道三家比较关系的大视野下,对国学的旨趣、共识与整合作出了更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儒释道三家理论特色和精神旨趣各异,以梅兰松竹为象征意义的儒家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以“立德、立功、立言”为目标,激励人们“拿得起”,是人的精神动力系统;以菊花为意象的道家作为儒家的平衡系统,主张“想得开”,是人的精神安慰系统,追求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无为;以荷花为精神图腾的佛家则劝导人“想得开”,除去法我二执,追求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儒释道三家虽旨趣各异,但也存在着多方的共识:三家均注重理想人格的养成,均追求向往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均主张建设安定和谐的社会。儒家讲堂堂正正做人,道家讲轻轻松松做人,佛家讲干干净净做人。北宋关学创始人张载对三家的整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所说的“存,吾顺事;没,吾宁事”开启了儒家既讲人生学,又讲人死学的传统,这与 “四为句”共同体现出张载对三家的融合,是整合三家较为成功的典范。总之,国学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智慧,是常讲常新的。宋教授以冯友兰的诗句“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做后薪”结尾,表达了为国学的发展甘做人梯的意愿,同时希望后生倍加努力,以振兴国学。

刘学智教授在点评时指出,如何理解哲学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宋教授深入浅出,以平易的语言讲出了高超的智慧,体现出了其对哲学的深入理解。通过对张载“存,吾顺事;没,吾宁事”八字的新解读,宋教授以儒佛道融合互通的视角体现出张载对生死的理解;就如何正确区分“国故学”与“国魂学”,以及把握儒释道三家理论特色与精神旨趣异同等问题,宋教授均作出了深刻而独到的反思。宋志明教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交流互动。

林乐昌教授、丁为祥教授、许宁教授及公司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