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下午,启夏名家论坛在文澜楼C段二层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直面中国公共管理的真问题”,由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正威教授主讲。公共管理系全体教师、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本科生共计100余人在线上和线下参与。论坛由公共管理系常永华教授主持。
朱正威教授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小切口”与“大问题”。朱教授指出当下立足大问题进行研究的现象多发,而如何通过“小切口”、具体真实的问题去折射时代,反映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和学术研究中的真问题是公共管理面临的重大论题。他从重庆医改案例出发,深刻阐释了什么是问题的“小切口”,解释了什么是“大问题”。并指出在公共管理的研究中要遵循“中国问题、国际视野、服务社会”的学科宗旨。

第二部分,治理理论与学科话语。朱教授指出治理概念兴起以来,理论流派众多,根据不同的主体和内涵的侧重点,有着丰富的理论表达。然而理论的形成有鲜明的地方性,需要清醒地看到背后的价值预设和话语传播逻辑,以避免理论的滥用。他强调 “中国之治”中的“治理”是治国理政之治,体系与能力并重、重视“治—制”的辩证关系,是“中国之治”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三部分,治理的中国场景与经验。朱正威教授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为例,介绍了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场景与经验,指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要立足于本国的具体国情,从中国的实践经验出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治理实践与学科话语建设。朱教授强调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不能是本本主义,而是要坚持理论研究回到中国实践,从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语汇中提炼出中国公共管理的经验和特色,通过梳理、提炼、阐释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丰富和发展公共管理学科的一般知识和理论。

朱教授讲解结束后,公共管理系主任戴均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他指出,朱正威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层层递进、思路清晰,既有理论的高度、实践的深度,又有“公管人”的温度,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本次论坛从“小切口”与“大问题”到中国场景,再到治理实践与学科话语建设,核心问题是“直面中国公共管理的真问题”。这告诉我们,既要牢记总书记的“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的教诲,又要在课堂上勇于提“真问题”,在学术上善于研究“真问题”,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获得一个好的答案更激动人心。
此次论坛,让师生们对公共管理的“真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白了提出、研究真问题的重要性,对公共管理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研究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启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