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16:30,关学研究专家、公司原副董事长陈俊民先生为公司捐赠了《关学经典集成》丛书(9卷12册)。捐赠仪式和张载关学研究的座谈会在公司哲学系办公室隆重举行。关学研究院丁为祥教授、教师代表和青年学子共同参加了本次座谈,仪式和座谈由经理袁祖社教授主持。
陈俊民先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投身“张载关学和宋明理学”的研究,是国内当代关学研究的开创者,也是公司40年来关学团队三代学人的领路人。《关学经典集成》是先生广搜海内外珍善孤本,参同勘异、裒遗补缺,花十数年之功,倾力打造的一套精品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丛书。
袁祖社经理为陈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并表达了对陈先生嘉惠后学之情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在随后的座谈中,陈俊民先生就自己40年来的关学研究历程娓娓道来,给后辈学者和青年学子以重要的启发。
陈先生首先了回顾上世纪80年代,自己如何在机缘和兴趣的引导下,自觉走上关学研究的正途、开启哲学研究的。他强调关学作为一种在宋元明清持续的“思想传统”的重要意义和其作为“关中理学”之于“宋明理学”的不可分割性。他说:“学术史”“思想史”“哲学史”“观念史”是学术由宽而趋精的四种代表性研究思路,而自己算是走了一条从历史到哲学、从学术史和文化史到哲学史的研究进路。即:先从张载关学的历史世界和古籍整理入手,同时进入关学和宋明理学的研究之中;先对古籍所载之“传承”进行整理,后简择出这套“精华读本”来加以诠释,形成有探索、有突破的自得之学。可以说“关学——宋明理学——中国哲学”是其关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接着,陈先生对这套《关学经典集成》的版本源流和整理始末情况做了介绍。他提到,以《吕柟集》为例,《集成》所整理的四册本,是以明代的“嘉靖本”为底本的善本(台湾中央图书馆馆藏),不仅有吕柟晚年的亲自编撰,而且经过吕柟门生的“校正编次”,相较一般学界所使用的“万历本”为更早、更全的善本。由此,陈先生对《集成》之于关学研究之文献方面的重要性予以了入情入理的说明。
最后,陈先生给予青年学者以鼓励,总结了“立意要高、入门要正”的寄语。他知道青年学子应该从经典文本的认真研读入手,并选对哲学的问题意识;应该从对关学人物“乡贤式”的了解进入到一种高级的、真正把握正面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之中,才能在关学研究中真正有所创获。
关学研究院和学院的学子们从陈先生的交流与讲论中感受到了师大关学研究传统的厚重与担负,表示将会对《关学经典集成》这套丛书加以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沿着先生的指引对关学经典的整理和研究力争做出更大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