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公司中国哲学全英文硕士项目第四期特色主题沙龙:墨子“兼爱说”的重释和反思

作者:文、图:曾子凡、王晶、王乐 | 发布时间:2019-12-17 12:06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1DE3B

12月12日,中国哲学全英文硕士项目第四期特色主题沙龙——墨子“兼爱说”的重释和反思(Interpretation and Reflections of Mozi's Doctrine of Universal Love)在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长安校区文渊楼3212教室举行。本次沙龙由哲学系宋宽锋教授主讲,王晶老师主持。2019级中国哲学全英文硕士项目研究生、2019级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2019级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17B5F

沙龙的第一个环节是员工代表分享对该议题的理解。首先,来自巴基斯坦的2019级中国哲学全英文硕士项目研究生Siddiqui Quratulain进行了分享。她认为墨子的“兼爱”意指“爱不是分等级的”,爱是without discrimination,并且爱是impartial care。其次,她赞同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当时的战乱纷争,正是由于人们不知道“兼爱”的缘故;只有人与人之间相爱,才不会出现“君不惠、臣不衷、父不慈、子不孝”的现象。但同时Quratulain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我们如何能做到爱他人的父母正如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她担忧墨子的这一学说太过“理想化”。

11D89

第二位分享人是来自2019级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王乐。她先后从伦理和政治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墨子“兼爱说”的理解。首先,墨子反对儒家爱有差等的说法,认为只有兼爱才是济世救人的唯一道路,他主张视人至父母如己之父母,视人子如己之子,因为“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显然墨子是从功利角度出发立意兼爱的,这与他的出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代表着最底层的社会大众的利益。其次,为了使民众兼爱,墨子认为,还需要有政治的规范,即国君具有绝对的权威,在此权威下对民众实行有效的检察,对实行兼爱的予以奖赏,不实行的则予以惩罚,这是兼爱得以实施的保障。但无论从伦理角度,抑或从政治角度来讲,墨子兼爱学说的可实践性远不如儒家的仁爱,因而难以实现。

1B4D7

沙龙的第二个环节是宋宽锋教授就该议题展开重点而深入的讲解。首先,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墨子的相关书籍,并推荐了当前具有影响力且翻译得较为准确的书目。讲解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回顾墨子“兼爱说”提出的时代背景;(2)阐明“兼爱说”的主要内容;(3)反思“兼爱说”难以实现的真正缘由。

宋宽锋教授指出,墨家在先秦占据重要地位,其强调“兼爱”重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一点与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有所不同。在墨子“兴利除弊”的十大主张之中,“兼爱”原则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另外,关于“兼爱”的翻译,宋老师认为impartial love优于universal love,即“不偏不倚的爱”更优。他强调“兼爱”原则无法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墨子混淆了政治和道德两个领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墨学后期的中绝。“兼爱”不是政治学意义上的,而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学说,我们不能用“道德”去解决“正义”的问题。回顾西方近现代哲学,“正义”这一议题隶属于政治学领域,但在伦理学领域我们不会谈论何谓正义。宋老师认为,墨家学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混淆了这两个领域,进而学说本身无法自洽,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战国时期作为显学的墨家学说在之后消失的原因。

在沙龙的第三个环节中,同学们就墨子“兼爱说”与时代的联系、对现实的意义,以及自己是否赞同墨子的“兼爱说”、墨子提出的“尚同”和“尚贤”等具体含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学们还就孔子的“仁爱”思想与墨子的“兼爱”学说之间的差异、为何要“尚贤”等问题请教了宋宽锋教授。

11C91

本次主题沙龙,师生讨论充分,内容紧扣主题,氛围轻松活泼,不仅开阔了员工的视野,加深了员工对于墨子“兼爱说”的理解,而且促进了中外同学的交流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