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当代发展——“马克思哲学论坛”第三分会场研讨顺利举行

作者:文:倪义轩 图: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 发布时间:2019-10-30 18:02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10月26日下午2时,第十九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第三分会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当代发展”在长安校区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二层重点舆情中心会议室顺利举行。江苏师范大学曹典顺教授、西南大学胡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孙亮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刘国胜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张定鑫教授、公司雷龙乾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刘宇副教授、南开大学莫雷副教授参加了研讨。会议由复旦大学吴猛副教授主持。

12D6210538

胡刘教授以法兰克福学派为切入点,引出了对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这一哲学话题。胡刘教授认为,澄清霍克海默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质的具体阐发理路,不仅对于把握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图景及其发展过程,有着前损性意义,而且对于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关系,并由此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真实地走向当代的理论路径,有着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借鉴意义。孙亮教授对《资本论》进行了深度挖掘,突出强调了资本论中所说的“价值形式”,并且认为价值形式一节还蕴含着极大的阐释空间,并由此引出了本次会议中的第一热门话题——资本逻辑。刘国胜教授将自己的关注点则主要放在了“如何科学的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前提性问题,无疑对我们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和规律,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张定鑫教授用“差异分析法”始终强调论证着“商品经济”,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质的规定性在于以生产社会化达到相当高度为历史起点以创造剩余价值为生存形式,以商品经济为“基因”、内含着竞争性,在生产的技术条件力面以机器或自动化生产为标志,在生产的社会关系方面异质于封建生产方式或小生产。从而又回到本次论坛主题上来,认为探讨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是破解现代性问题的必经之路。

147D0


雷龙乾教授认为,就马克思哲学理论本身而言,当今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缺乏基础理论体系建构,而缺乏理论建设则会导致马哲研究停滞不前,由此强调了马哲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刘宇副教授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建内蕴着深刻的总体性辩证法。他将实践性的生命个体共时性的社会结构、历时性的历史发展视为一个“同心圆”结构,进而不断延伸至未来的“总体”。任何人类经验、历史事件、价值理念,只有以“总体”的内在本质,亦即生产方式为“中介”,才能得到正确理解。莫雷副教授则从公共价值出发论证了平等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观念,他认为当代西方左翼所鼓吹的平等是虚假的平等,不具有公共价值性,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共价值对于探讨平等则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1493D

在自由讨论环节,老师们就“如何跳出资本逻辑的铁桶,从而更好的深入探究马克思哲学”发表了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绝不同于古典经济学所谓的资本,马克思所谓之资本,是动态的,其资本内部必然存在一种辩证的自我否定,从而促使自身不断发展,但由于剩余价值的不断积余,其内部固有矛盾则必定会导致资本最终走向灭亡。几位博士研究生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讨论,会议也逐渐接近尾声。本次会议,天各一方的学者们相约公司,经过这次思想的大碰撞大交融,马克思哲学有了新的历史价值和新的现代意义,相信未来的马哲研究将不断使理论成果实践化,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