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晚上19时,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王昌伟教授应邀做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第十四期哲学工作坊,在长安校区文澜楼C段一层会议室做了题为“王心敬续《关学编》与康乾之际关中理学传统的建构:兼论清代学术的区域化进程”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哲学系主任、许宁教授主持,哲学系林乐昌教授、李敬峰副教授及青年教师王文琦老师和哲学系数十名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报告开始王昌伟教授讲述了自己研究“关学”的缘由,从历史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此次讲座探讨的两个问题,分别是“关学”中的“关”与“学”的关系,以及清初的“关中”学者是如何回应晚明的一些争论的。讲座内容具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重点从经济、家训、为学进路、师承关系和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几个维度对王心敬的“关学”思想研究背景做了一个立体的分析。第二方面是简要分析了李颙、冯从吾、王心敬的“关学”思想。王昌伟教授认为理学与地方社会的结合十分紧密,“关学”是理学与经世之学结合的成果。最后对同学和学者的研究提出了美好愿景,希望哲学的同学更多地关注历史时空环境,研究历史的学者也要关注思想的内容,让哲学和历史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在师生交流互动环节中,林乐昌教授基于报告主要从微观视角下展开,因而从宏观视角做了补充,并就王昌伟教授对“关学”入选人物名单的不同看法做了回应。主要表达了对王昌伟教授就“‘关学’与其它理学学派都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范畴”看法的认同,并认为“关学”研究要注重学派与地域的关系,传承方式标准,关中地域理学史,和有将“关学”与“关学史”泛化这样一些问题。随后其他教师和员工也就有关问题纷纷进行提问表达看法,与王昌伟教授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本次报告持续两个小时有余,王昌伟教授的讲座视角新颖,是“关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聆听之后师生们都受表示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