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经理、国学院副经理、博士生导师朱人求教授,厦门大学博士后和溪博士做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哲学工作坊(第13期),在学院一层会议室为与会师生分别作了题为《朱子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朱子<家礼>与东亚社会》的主旨报告。公司哲学系丁为祥教授、李敬峰副教授等相关老师及哲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共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报告由哲学系主任许宁教授主持。

朱子学作为当代中国哲学最为活跃的学术热点领域之一,在历史上也曾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那么当代需要什么样的朱子学?朱子学的精神怎样参与人类精神的建构?朱人求教授与和溪博士分别从朱子学的全球化意义与跨文化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朱人求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朱子学研究者置身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要自觉思考朱子学如何有效参与当下与未来的人类精神的建构。为此,不仅要深刻理解朱子所重点阐发的全体大用、理一分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等核心思想在人类精神方面的引领作用,还应意识到朱子在书院教育的推广、家礼的实践、社仓的建设以及民间文化的勃兴等方面的践履,恰可反映出朱子哲学是行动的哲学与实践的哲学。朱子在精神与实践上的不懈追求展现了他对于生命格局的开拓、对无限的生命意义的创造及对文化谱系的自觉承传,也使得朱子学在当今文化多元文化自觉的时代,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参与全球文明对话和人类精神重构的不可或缺的活水源头,这正是朱子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重大价值。

和溪博士在报告中首先说明礼的最初来源和礼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接着通过对唐宋时期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变革的描述,揭示了朱子《家礼》出现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并对朱子《家礼》的具体成书过程和在历代的发展与影响以及《家礼》所具有的去其繁缛、简化程序,斟酌古今、秉承礼义,虑及民情、化民成俗等主要特征进行了论述。从和溪博士的报告中,可以明晰地认识到朱子《家礼》成书后,其地位逐渐由私家之礼上升为官方之礼,其文本亦由《家礼》本身衍生出大量注释、节编、改编本。自此,朱子礼学思想真正得以应用于庶民,落实为一种社会普遍生活方式。不仅如此,宋元以降,朱子《家礼》逐渐成为中国及东亚社会的基本礼仪规范,对东亚世界影响深远。
在互动交流环节,朱人求教授与和溪博士分别就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强调在学术研究中要秉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原则来保证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最后,许宁教授对本期哲学工作坊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以朱人求教授为代表的福建朱子学研究群体通过多年的努力,使得福建的朱子学研究具有了“在闽言闽”“姓朱研朱”的鲜明特色。他们始终致力于地域文化的抉发和传统文化的普及,形成了高校、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多维联动机制,这些对于关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