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19:00,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中国知识论专业委员会会长陈嘉明教授做客公司第207期启夏名家论坛,作了题为《知识论在中国:反思与展望》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公司哲学系宋宽锋教授主持,王云霞教授,王晶老师等哲学系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陈嘉明教授主要从三方面对中国的知识论传统及发展做了深入解读,一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的观念进行诠释,把它视为以“诚”为立足点的“德性之知”;二是从赖尔的“知道如何”的知识论的意义上,把中国儒家的知识观解释为一种“力行”知识论;三是通过说明中国传统知识论的影响,来对有关的问题与争论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陈嘉明教授指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权威冯友兰曾认为,“知识论在中国从来没有发展起来”。不过,他当时做出这一判断所依据的标准,显然是西方的求真的知识论。然而,作为哲学的支柱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是难以想象不存在知识论的。对此,陈嘉明教授借用英国哲学家赖尔对“知道如是”(即命题知识)和“知道如何”(即力行知识)的区分,作出了自己的回答。陈嘉明教授从“真”、“信念”和“确证”等“知识”概念的三要素出发,论证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知道如是”、即求真的知识论没有发展起来;又从“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的对比,说明中国传统哲学的确发展出了“知行合一”的、为道德践履服务的“力行”知识论。如今,在赖尔提出“知道如何”与“知道如是”的区别之后,“知道如何”也被认可为知识的一种类型。这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的知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陈嘉明教授由此对儒家为代表的主流知识论提出一种新的诠释,将其界定为“力行”的知识论。

陈嘉明教授认为,以上解释可对李约瑟之问:“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出来”提供某种答案。它对中国文化所造成的一个直接影响是,技术科学曾经发达,但理论科学大体阙如。在现代随着西学东渐,中国知识论研究的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变,在引进的基础上,逐步进入了与西方学者对话乃至有所创新的阶段。最后,陈嘉明教授结合几部经典的知识论著作和教材,介绍了中国现当代的知识论研究情况,并简要介绍了中国知识论学会的有关情况和他自己近年来在“理解的知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提问答疑环节,陈嘉明教授就师生提出的如何看待现在西方认知科学和当代知识论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德性之知与西方的道德认识知识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宋宽锋教授对陈嘉明教授的报告做了点评,指出中国的道德知识论与西方原本的知识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陈嘉明教授将王阳明的哲学定为“力行知识论”并与西方进行区分是十分创新之处,陈嘉明教授对于知识论在中国的研究不仅为公司师生上了一堂内容丰富、发人深省的知识论讲座,也对在座师生今后的学术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