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郭湛教授做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启夏名家论坛

作者:刘春 | 发布时间:2017-04-18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417日晚1930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学部秘书处秘书长郭湛教授做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启夏名家论坛,在公司长安校区图书馆西附楼一层报告厅做了以“思想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前沿”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经理袁祖社教授主持,公司党委书记李有谋、哲学系主任宋宽锋、政治学系主任郑家昊、哲学系雷龙乾、寇东亮等教师和20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讲座。

    郭湛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经历,从“当代中国发展需要思想理论创新”“创造力:创新活动首要前提条件”“发展创新主体思想理论的创造力”“思想理论创造需要的方法”“思想理论产品创造、检验和完善”等五个方面阐释了“思想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前沿”问题。他说,对于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学者而言,思想理论创新是最为神圣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学者“作为”的最高境界。“每个学术领域都有自己的前沿,谁也不能‘空降’到前沿阵地”。只有经过扎扎实实的努力,不断积累、加工和创造,才能穿越无数信息的“丛林”,走向思想理论发展的前沿。

    郭湛教授从世界历史和中国发展的宏大视野,对思想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前沿问题做了详细解读。他说,近两百年来,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走出了民族危亡的低谷,开始了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的发展处于由“模仿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之中。“后发优势”还没用尽,但已所剩无几,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郭老师指出,创造力是“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创新活动的首要条件。对于广大青年而言,青年时期是一个“成长”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创造”的时期。家庭、学校、社会在创造青年,但这种外在的创造是通过青年“自我的创造”实现的。郭老师鼓励青年学子们勇于创造,敢闯敢干,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负最美的年华,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勇于担当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任,热情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创造属于青年一代的辉煌。

     对于同学们提出“如何掌握和运用思想理论创造的方法”“如何结合专业前沿撰写科研论文”等问题,郭湛教授一一详细解答。他说,“论文、著作是思想理论创新的产品,它的创造过程就是追求完善的过程。这里需要‘工匠精神’”。只有“立足前沿,目标明确,准备充分,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才会取得成功。他鼓励同学们拓宽自己的兴趣面,多汲取生活中的素材与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哲学思维能力。

     以学识魅力传播知识,以人格魅力铸就高尚。郭湛教授以深厚的学识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折服了听众。讲座进行到夜晚10时许,老师和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地讨论着。郭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青年员工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报告人简介:郭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学部秘书处秘书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认识论分会会长,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著有《人活动的效率》《哲学与社会》《主体性哲学》《社会公共性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