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第143期启夏名家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7-04-05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近日,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唐正东先生做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第143期启夏名家论坛,以“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为题,在长安校区文澜楼C段二层学术报告厅为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经理袁祖社教授主持,哲学系主任宋宽锋教授为点评嘉宾,石碧球副教授与哲学系1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唐正东教授首先从现实生活层面切入主题,提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思考太少,我们不去思考关于社会、历史、人性与世界观的相关内容,也由此导致我们对方法论的认识过于浅薄。任何人都是有世界观的,表面上看似没有世界观的人,其实恰恰是默认了“物质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本体论的,世界观是认识论的,它建构着我们的行动范式与价值导向。唐教授强调,当下的世界观是反思性的认识论,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思,但不习惯于反思,而反思正是哲学或世界观要让大家学会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我们可以学会真正地进行反思,便可以避免“断裂”的出现。对于“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回答。关系主义者对于世界的认知优越于经验主义者对于世界的认知,前者不仅仅看到了世界是物的堆积,最主要的是看到了物质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这是一个社会实践的世界,这其中便融入了规律意识。以古希腊为例,当时人们还无法认识到主体实践的作用,主张这个世界是由某种形而上学本质所决定的。由此而来的是世界的相通性,世间万物都可以看成是相通的,可交换的,也可叫作象征性交换。现如今,我们都将死亡视为一种恐怖的东西,但在当时这却是一种与生命可相通的东西。就像现在仍有部分农民将秸秆放在地里让其腐烂,这其实便是农民对于土地的回馈。此外,唐教授特别指出,近代工业社会虽然创造了财富,但却失去了意义,因为工业社会并没有凸显industry的本真内涵,只是体现了商业精神,直至现在工业本身的创造性意义仍然没有凸显出来。

接着,唐正东教授谈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独特视角及深刻性。他认为过去历史的意义都来自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与荣耀,未来历史的内涵与光荣也来自社会实践活动。随即唐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从窗外看到有人在植树,就仅仅只是人在植树么?”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当代社会中显然只会是园林公司的雇佣劳动在特定前提下所进行的生产劳动。由此唐教授阐明了社会化大生产中认识并运用规律的重要性。同时,唐教授以《资本论》为基础,向大家证明了剩余价值的问题不是交换不平等,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性。最后,唐正东教授从“世界观推动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变革”这个角度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反复强调,我们要相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样我们在人生观上就会更加重视社会的重要性,也会尊重契约与规则,尊重价值认同,承认社会责任。同时,我们在人生观上还会更加重视历史发展性。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人民群众的创造意识并凝聚成对规律的认识,要做到更加注重唯物辩证法,在解决矛盾的思路下推进社会的发展。

唐正东教授的讲述结束后,在座的师生就如何将反思性的世界观践行到生活中等问题与唐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宋宽锋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指出,唐教授用严谨的思维逻辑、简练易懂的话语让前来听讲座的师生感受到了学术深邃的魅力,他对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阐述更是填充了大家的知识缺口,让广大师生的知识链更加完整。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讲座人简介: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19987月至19997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进行访问研究。2002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团队助计划”,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入选“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2011年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4年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5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迄今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出版著作10多部(含译著及合著),主持国家十五、十一五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研究课题9项,获得各类学术奖励7项。现兼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