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上7点30分,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侯才教授受邀做客公司第55期启夏名家论坛,做了题为“对哲学思维方式的一种比较研究”的讲座。学院经理袁祖社教授主持,雷龙乾教授点评,学院副经理赵卫国副教授、哲学系主任宋宽锋副教授及全校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侯才教授的报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侯才教授提出,西方哲学的经典思维方式是“理性反思”。理性反思有五个特征:事后思维(后思性)、本质思维(本质性)、批判思维(批判性)、纯粹思维(纯思性)、思辨思维(思辩性)。而马克思以“实践思维”对反思思维做了扬弃,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有三个特点:存在论原则、唯物主义原则、主体性原则。
第二部分,侯才教授提出,中国哲学的经典思维方式是“悟性体验”。悟性体验有五个特点:自我性、本体性、整体性、直接性、逆向性。
第三部分,侯才教授认为,人类认知结构应该重建。悟性如同感性、理性一样,也是人类认识固有的一个重要层次或重要因素。悟性兼具感性和理性的特征,因而,应被视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性、理性、悟性是人类认知结构的三个主要要素或层次。感性直观、理性反思和悟性体验则是哲学的三种基本的认识方式和手段。东西方两种主流思维方式各有其优长和特色,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两者的沟通与融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悟性主义是一种古典形态的悟性主义,它无疑也需要伴随时代的发展而转换和演进。同时,西方哲学中的非主流的悟性思维传统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挖掘和发扬。
在交流环节,侯才老师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老员工批判思维培养、李约瑟难题的成因、悟性思维对现实生活的作用等问题。
最后,雷龙乾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他指出关于思维方式的思考是我们应该有的问题意识,而侯才教授报告的精华之处在于“打通古今中西,走向思维深处”。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实质就是思维方式。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否,取决于该民族的思维方式。李约瑟难题实质上也是思维方式的问题。从个人、集体到全人类,都要创新思维方式,走出旧的思维方式的窠臼。学术界对悟性问题是有争议的,侯教授“经典思维方式”的提法是个很好的处理方式。大学里可以教给员工知性、理性,但是无法教给员工悟性。悟性问题是一个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则恰恰是迫使我们去思考的极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