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复旦大学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黄颂杰教授做客公司启夏论坛

发布时间:2010-06-05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6月4日下午2点30分,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复旦大学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学报》(社科版)主编黄颂杰先生受邀做客公司第54期启夏名家论坛,做了题为西方哲学的转向的讲座。学院副经理赵卫国副教授主持,金延教授点评,学院副经理王晓荣、哲学系主任宋宽锋、哲学系教师代表石碧球及全校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黄颂杰教授说现在哲学界“转向”成了一个时髦的词语,大家谈语言学转向、生存论转向等等,但是究竟应该在什么意义上谈转向,是需要再认真思索的。“转向”意味着这个哲学家和以前的哲学家相比较有所不同,但是,作为比较对象的那个以前的哲学家的思想是否已经是一个定型的成熟模式呢?这些问题都值得继续深入思考。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则必须放到西方哲学史中去探讨。黄颂杰教授的报告以西方哲学史上的“转向”为主题,简要回顾了几个有重要的转向意义的哲学家的思想。
黄教授认为,苏格拉底实现了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转向,“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即从以前谈论本源和始基的自然哲学,转向了关心社会、伦理、政治。但黄教授也认为,这个转向要仔细分辨,因为自然哲学家未能区分自然和社会,他们并非不谈社会、伦理、政治。苏格拉底的贡献在于,追求伦理道德的普遍性,为西方哲学开启了以后发展的方向。苏格拉底的这个贡献还谈不上“转向”,更多的是对西方哲学发展方向的奠基性和导向性作用。
黄教授认为,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指明的方向继续向前,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划分了理念和感觉两个世界。理念论要结合辩证法来理解。而这两个世界的矛盾,则要由亚里士多德来解决。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式和质料,但最终认为形式更重要,未能很好地解决柏拉图的矛盾。以苏格拉底开始,由柏拉图完成,由亚里士多德发展和修正的哲学,可以称为思辨哲学,把追求终极真理作为其目标。
黄教授认为,笛卡尔的哲学是认识论的转折,寻求知识的确定性根据,是一种“我思”的主体性哲学。笛卡尔的这个转向与宗教改革启发了人们的自我意识有关系。康德认为笛卡尔的自我还是“主观自我”,提出了“先验自我”,实现了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康德的批判哲学为理性划界,认为以前的思辨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不是通过求知可以解决的,因为人类理性总是要追求最终的、最根本的东西,但这种本体并不存在,只是一种“先验幻相”。黑格尔批判康德哲学的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之间的鸿沟。有辩证法的突破,但是辩证法僵死在了他的哲学体系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就批判黑格尔的这一点,马克思实现了哲学的实践性变革。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的哲学都以思辩哲学、理论哲学为主。黄教授认为可以用实践和理论的对立,取代唯物和唯心的对立来作为考察整个哲学史的新维度。
黄教授认为,罗素、胡塞尔的也值得重视。罗素以逻辑的方法为知识寻求根据。主题是传统的,方法是新的。胡塞尔传统的味道更重,但是他用现象学的方法破除西方哲学的两个世界,认为本质就在现象中。海德格尔、雅思贝尔斯等都受到他的现象学方法的影响。
黄教授最后还谈到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问题。他总结说,要谈哲学上的根本性的“转折”,不能只是通过逻辑和概念去推论,而要深入地考察哲学史,具体地进行分析考察。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还没有完成,还处于转变的过程中。黄教授还谈到,哲学要走实践哲学的道路,要想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把这些问题提高到哲学层面予以解决。哲学也要渗入到各个具体的哲学部门当中去。这才是哲学的正路。哲学工作者,不论中哲、西哲、马哲,都应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众多现实社会问题,在学习思辨理论问题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并用理论的形式把问题表现出来。
在交流环节,黄颂杰老师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现代化的标志、哲学应如何关注现实、中国要不要启蒙、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等问题。
最后,金延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他说黄颂杰教授以72岁的高龄,以清晰的语言、严密的论证,给我们透彻地地讲述了“西方哲学的转向问题”。金教授谈了自己的三点感受:一,应该如何看哲学思维。哲学思维就是“追问”。关于“转向”问题,在什么意义上讲转向,在绝对对立的角度还是在继承发展的角度讲。二,学习哲学的方法。“转向”也就是辩证法、扬弃,在继承中其转向。用“引导”、“超越”、“提升”可以代替“转向”。三,学习哲学的路径。胡塞尔说要“回到事实本身”,哲学家的思想的固态的结晶就是哲学家的著作。他很赞同黄教授的说法,提倡老员工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满一点,多读些哲学家的原著。
启夏论坛在师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