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宫敬才教授做客第164期启夏名家论坛

作者:学院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17-12-06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12月2日晚7:00,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宫敬才老师做客学院第164期启夏名家论坛,在长安校区文澜楼C段二层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存在形式问题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由学院哲学系寇东亮教授主持并在报告结束后进行了点评。






宫敬才教授在本次学术讲座中从四个方面逐层展开,带领大家从历史与理论两个层面了解了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存在形式问题。首先,宫敬才教授介绍了国内经济哲学研究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就社会背景而言,国内经济政策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向;全球化刚刚兴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就理论背景来看,哲学与经济学总体还是分门别类的研究,但是也出现了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的新现象,这就意味着经济哲学研究的开始。

接着,宫教授回顾了国内经济哲学的研究历史。1985年朱川的《开展经济哲学的研究》一文有重大意义,核心思想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分为革命哲学和建设哲学;在建设哲学意义上建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联系性质和合理作用。其主要贡献就在于提出了新概念:经济哲学、区分了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和实现了视野创新。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使经济哲学“活起来”了,在上海召开了专门的经济哲学研讨会,国家社科基金专门为经济哲学立项,《中国社会科学》等知名杂志专门开辟了经济哲学的专栏文章,也使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文献事业扩大了。1999年俞吾金在《经济哲学的三种含义》中第一次提出并使用了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概念。21世纪0208年形成经济哲学研究的高潮,宫敬才教授认为当时对于什么是经济哲学有六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俞吾金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马克思经济哲学的观点触及到了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存在形式问题。

宫教授认为之前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定义基本都是内涵性理解,然而要真正理解概念还要具体到外延方面即存在形式的问题。由此宫敬才教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四种存在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其中包括对逻辑前提、经济学研究起点、经济制度类型划分方法和阶级立场的批判。第二种形式是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如资本、劳动、商品等范畴中的哲学。第三种形式是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如经济时代的区分标准是人类怎样生产和用什么生产资料生产等命题中的哲学。第四种形式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具体内容包括:经济哲学的人学理论;经济哲学本体论即劳动哲学本体论;经济哲学认识论;经济哲学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解剖典型和逻辑与历史的有机统一的叙述方法。

寇东亮教授高度肯定了宫敬才教授报告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的思考,并鼓励同学们做学问要专注某一领域并且不断澄清其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