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侯欣一教授做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第157期启夏名家论坛

作者:薛中红 胡齐琪 | 发布时间:2017-10-25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1023日晚7时,天津财经大学近现代法研究中心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监督员侯欣一教授做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第157期启夏名家论坛,在长安校区文澜楼C段二层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以“共和国法治建设进程与回顾”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法学系主任穆随心、法学系惠建利、向东、行政管理系田雄、张伟等教师和学院法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6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同学聆听了报告。报告由学院副经理王蓓教授主持。

    侯欣一教授以1978年为分界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他从历史传承、民众对现代法治认识程度、执政党角色转化的重要性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第一历史阶段中,中国法治事业未能全面深入开展的原因,并分析了由此对社会法治造成的司法自我批判与破坏、法学教育与研究受挫等后果。第二历史阶段即1978年前后,党坚持以“民主”和“法治”共同调节社会秩序,开启了第二历史阶段国家法治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1978年至今,国家经历了“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重新理顺执政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恢复法学教育等途径恢复了恢复法治建设主基调”时期,“积极响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政策,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时期,“立法向社会保障领域倾斜,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趋向法治化”时期。我国在近40年的法治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执政方略,为法治事业的宣传和提倡提供了宪法理论支撑。接着,侯欣一教授从“协调和平衡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法治内在逻辑与政策导向、限权观念与权利观念”等关系的角度,阐释了自己对促进国家法治事业逐步完善的重大议题的理解。

    侯欣一教授对法治建设领域的真知灼见和对史实材料的精妙使用与解析,带领参会师生在法学理论和实践中回顾、反思和展望。在师生互动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围绕“我国法典对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作用”、“执法领域的现况”、“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的提出所引起的社会反响”、“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房屋土地议程”、“农村法治化中自治、德治、法治的协调”等问题与侯欣一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蓓教授、穆随心副教授对侯欣一教授的精彩授课表示由衷感谢。老师们号召广大学子深入思考和体味法学专业的独特魅力,努力“德法兼修”,在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积淀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和文化素养,积极参加法治宣传和法律答疑等活动,努力发挥好自身的专业优势,勇于担当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学习实践中彰显青春正能量!

侯欣一教授做报告

王蓓教授

穆随心副教授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现场

侯欣一教授与公司教师合影

 

侯欣一教授与创新实验班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