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谢晓川博士做客哲学工作坊

发布时间:2017-09-14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2017911日晚七点,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哲学博士谢晓川参加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第一期哲学工作坊活动,与公司师生就《理念的外在性与精神的直接性中的自然》为主题进行交流。哲学工作坊活动在学院一层会议室进行,由学哲学系石碧球副教授主持,哲学系宋宽锋教授、戴晖教授、庄振华副教授、尹兆坤老师出席并参与此次讨论。

    谢晓川博士首先对其写作意图、文献筛选和相关的文献背景为师生们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他指出,此次报告所依赖的文献主要是黑格尔的《哲学全书》中的美学部分的相关章节、黑格尔在授课和讲座过程中员工记录的几个版本的记录稿,最终由霍托、拉森等整理编纂而成的《美学》等。谢博士认为,黑格尔的美学是一个相对不太容易被理解的部分,因此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适当地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对相关内容做出调整,以获得更多地受众。但霍托等人所持的编纂态度则是,尽量保持原样,不过分删减黑格尔本人对美学的理解。

    接下来谢博士将主题的三个主要部分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第一部分探讨自然哲学中的“自然”,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是关于自然哲学的根据是理念的绝对自由,包含绝对的否定性和概念性的自由;第二部分探求艺术哲学中的“自然”,其中讨论了艺术和自然的关系:艺术用以传达自然的神圣性;第三部分为结论:自然概念服务于艺术概念,用以揭示绝对精神的神圣性。

    报告结束后,出席的老师和参加工作坊的同学们就相关问题与谢博士进行了交流。首先,戴晖老师就黑格尔的“意识”概念为大家作了进一步的讲解,她指出,关于自然的意识本身是一个不断否定自身的过程,但是在这一否定的过程中对对象十分依赖。一旦脱离了对象,意识也就消亡了。这一点其中关涉到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说的“死亡”。谢博士在后续的讨论中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说明。庄振华老师强调,我们可以拉近一点这个问题和我们之间的而距离,就对自然和艺术的关系做了简单的讲解。自然和艺术在黑格尔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题,席勒、尼采、康德、赫尔德林、歌德等人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而在当时,处于与黑格尔学说竞争关系的谢林关于自然和艺术的看法则是:艺术是自然生成的,是自然的结晶。针对此,庄老师提问:黑格尔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看法是什么呢?谢博士就这一问题做了回应:自然美是展现艺术美的一个环节,艺术类理念对自然做了普遍性规定,基于黑格尔体系的完满性,自然美是为了完成展现绝对精神的使命,体现宗教的神圣性,艺术美是美的艺术,而这一问题就转化为了:如何在艺术作品中传达绝对精神的神圣性。

    随后戴老师进一步回应了庄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拉近和我们之间的距离进行思考的观点,她认为:谢博士在文章引言部分用到了“作为已经结束的思想形态,这样的哲学之思首先意味着自身是已经死去的思”这样的一个表述方式是非常独特大胆的。戴老师进一步指出,在我们讨论黑格尔的时候,要注意其与当下的距离,要抱着虚怀若谷的心态和丰富自身的目的去学习。在黑格尔关于生命的看法中,我们要把握否定性,把握“死亡”。所以学习黑格尔对于自身最大的启发就是:看到正面的同时也要承认反面,有所增长而不是不断地自我辩解。

    尹兆坤老师提出:自然中的“质料”具有不确定性,当概念把握自然时,能不能融入质料?当用“否定性”方法将概念纳入到“质料”中是可行的吗?另外,胡塞尔认为伦理情感奠基在感性直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做出评价和审美,那么当黑格尔在提到自然美时,自然和美学概念关系中,概念自身运动如何进行?谢博士回答说:在海德格尔在提及物和作品与概念的关系时,艺术作品是何以成为艺术作品本身的呢?是用的“直观”和“还原”的方法,从“物性”跨越到了“存在者”的概念,而黑格尔用的是概念发展的方式,所以方法的差别就导致了成就上的差异。关于第二个问题,黑格尔和所有研究这一问题的哲学家所面对的都是同一个自然,都是基于相同的经验前提,正是因为之前提到的方法的不同,所以思想使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质料”的处理也就不同,所以在哲学史上,这些哲学家的思想都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戴晖老师就这一问题表示:关于情感和冲动,费希特就这一问题也进行过探讨。康德的哲学中也是依赖与“质料”的,费希特的行动哲学中,具有比较积极的奋进的自由情感。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把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联系到一起去把握。谢博士说:在自然和理念的关系中,理念作为一种概念的思,精神在自然哲学的最后彰显,在黑格尔哲学的有机整体中,里面处于较高的部分。生死在黑格尔哲学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朽的,我们需要突破自我生命的界限,到达更高的环节,完成概念的完满性,在绝对精神的中实现全部的思想使命。

    参加这期哲学工作坊的同学们也积极地进行了思考并向谢老师提问。一位同学提问:谢博士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提到了自然与自由,在康德哲学中,自由和自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么,在黑格尔这里自然和自由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谢博士回答说:在《哲学全书》中,黑格尔认为自然是具有外在性和偶然性的,那么我们要消除对自然外界规定的理解,而要意识到这是一种概念的规定性,唯有认识到这是一种概念的规定性,才能消除规定关系中的自然性,而这种消除正是通过意识的概念性自由实现的。自然哲学是为黑格尔的哲学科学而服务的,而不是为自然科学服务的,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哲学和科学理论的一些冲突。一位同学提问:个人精神和绝对知的关系是什么?谢博士回答说:在个体精神上升到绝对知的这个过程中,在比较靠后的阶段是不可以有个体主体的,因为个体主体具有任意性,所以到了绝对知的阶段已经不具备个人精神的任意性特征了。还有一位同学提问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然主要是关于外在的自然和人化自然,那么谢博士这里的自然和“艺术自然”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谢博士回答说:在前面回答庄老师的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对这个问题做了一定的说明了,具体来说,黑格尔在自己的书中其实没有用到艺术自然这个词,在关于艺术的论述中用到的也是“自然”,因为要对自然哲学中的“自然”和艺术哲学中的“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谢博士就用了艺术自然这个词来用以区分。之前庄老师也提到了,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自然中的自然和艺术中的自然这两个部分相隔还是比较远的,所以这个研究还是比较具有原创性的。

    此次活动是哲学工作坊的第一期,由于很多同学是新生或来自其他学院,宋宽锋老师对参加此次哲学工作坊的老师们及其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最后,石碧球老师就哲学工作坊的性质和目的为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说明,并为同学们指出应该如何在活动前进行准备、如何参与哲学工作坊、如何加入到讨论当中。至此,第一期哲学工作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