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纽约城市大学Karsten J. Struhl教授做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第152期启夏名家论坛

作者:张松 | 发布时间:2017-07-04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近日,纽约城市大学Karsten J. Struhl教授做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第152期启夏名家论坛,为师生做了以“No (more) philosophy without cross-cultural philosophy”为主题的报告。哲学系宋宽锋教授、肖士英教授、石碧球副教授、王晶博士和2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宋宽锋教授主持。

    Struhl教授首先对“有哲学(having a philosophy”和“做哲学(doing philosophy)”进行了区分,接着对于为什么要进行跨哲学研究做了重点介绍。他指出,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由于已经身处在一个既定的文化体系当中,往往会非常自然地受到这个文化体系中某些基本预设的影响。我们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基本预设的存在,但这些基本预设就像有色眼镜一样会让我们看到的东西带上相应的色彩。他以西方哲学史上贯穿始终的“自我”问题为例,说明跨文化哲学研究对于本土文化中暗含的基本预设的反思作用:如“笛卡尔沉”中的独立的“我”在佛教哲学中本身并没有意义,因为后者的“我”只有通过一系列的“他者”才能体现出来。他认为,只有进行跨哲学研究才能帮助我们发现、反思甚至打破固有传统中的基本预设,我们是在“做哲学”中促进哲学的进步。

    主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踊跃发言,向Struhl教授提出了个人关切的问题,Struhl教授一一做了回答。他强调,不同的文化间差异与相似是共存的,因而要进行跨文化的对话就要高度重视两种文化中重叠的部分,而不是一味夸大两者相异的部分,如此才能促进哲学的发展。宋宽锋教授在总结中指出,Struhl先生的报告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开拓了大家在哲学研究中的视野。他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哲学学习中要敢于打破门户之见,勤于思考,这种跨文化哲学研究不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代表了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报告人简介:Karsten J. Struhl美国学者,任教于纽约城市大学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政治哲学、宗教哲学以及跨文化哲学。合作编辑了《Philosophy Now》、《Ethics in Perspective》、《The Philosophical Quest: Across-Cultural Reader》以及《When Young People Break the Law: Debating Issues on Punishment for Juveniles》。主要研究领域:人类本性、正义战争理论、复仇以及惩罚带来的问题、全球化下的伦理学、共产主义的视角、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佛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