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杨儒宾教授做客第168期启夏名家论坛

发布时间:2017-12-15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12月14日下午14:30,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教中文系教授杨儒宾老师做客168期启夏名家论坛,在长安校区文澜楼二层报告厅做了题为理学第三系——张载、王夫之系”的学术讲座。学院哲学系林乐昌、丁为祥、宋宽锋、许宁、石碧球、曹树明、尹兆坤等老师,相关专业的9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由丁为祥教授主持,林乐昌教授点评。

首先,丁为祥教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杨儒宾教授的情况。随后,

杨儒宾教授分别以牟宗三、劳思光、唐君毅为代表举例说明,任何有意义的学问一定是有分派的。牟宗三主张“三系说”,除了理学、心学两系之外是以胡五峰和刘宗周为第三系;唐君毅主张“三系说”,但第三系是以张载、王船山为代表的气学一系;劳思光则主张“一系说”,认为理学家最终都会走向道德主体主义。

杨儒宾教授以牟宗三的三系说为例,重点分析“胡五峰、刘宗周为第三系”的观点。认为牟宗三所说的第三系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原因有二:第一,牟宗三划分胡五峰、刘宗周为第三系的原因是二者皆是用“以心著性”的原则来进行义理构造,而杨教授认为只要是心学,一定是“性体的发用流行”,故用“心彰显性”的原则不足以成为心学与第三系的划分原则。第二,理学皆主张性善,性善皆由心显,故杨教授认为胡、刘一系与心学一系只有“显密之别”,无“系统之别”。虽然胡五峰、刘宗周与北宋理学家实有差距,但也只能视为心学的次类型,而不能独立成为一系。

最后,杨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理学的第三系应当是以“张载、王夫子”为代表的气学一系。杨教授认为张载和王夫之是谈论“天道”最为突出的代表,此二者是连着气化来谈道体,即由气化来凸显天道生生之德。并由此称张载、王夫之一系为道体论系统,即主张道气一如,道为超越原则,气为体现原则,道为气之体,气为道之用。杨教授认为以张载、王夫之为代表理学第三系,不仅兼顾了个体道德意识的重新确立,又重新肯定了现实世界本身存在的价值。

提问环节,师生与杨儒宾教授就张载理学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林乐昌教授对此次讲座作了精彩点评,指出杨教授的讲座非常精彩,令人深思,并由此引申出:理学各派所依据的经典关系着对理学基本方向的理解。林乐昌教授以张载为例,认为张载十分重视《中庸》,这就表明张载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儒学复兴和理学造道的方向是天道,而非气学,这一点与杨儒宾教授强调张载天道的超越性维度不谋而合。

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