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公司“文澜大讲堂”第一讲顺利举行

作者:文: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白娟 图:周颖 | 发布时间:2017-12-12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12月6日晚8时,学院“哲理政论”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文澜大讲堂”第一讲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层报告厅顺利开讲。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丁为祥教授作了题为“‘开规模 定纲纬’——张载对宋明理学的主要贡献”的学术报告。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和师生2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由学院科研副经理石碧球副教授主持。

丁为祥教授以“大戏得唱下去”等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作为引子,带动全体师生进入到了大儒张载的哲学世界中。张载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是宋明理学的正源和主流,其道德追求和价值关怀对后世理学家的道德成长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丁老师说,张载所在“北宋五子”之中,年龄居中,但思想最为深刻,学术规模最为宏大。丁老师重点介绍了学界对张载之学的“三重扭曲”问题。从“二程到朱子的扭曲”使得关学的领先地位出现偏差,使得后人并未真正得走进张载的世界里;至明代罗钦顺及王廷相的对峙化发展,均借用“气学”定位张载,以对抗阳明心学,使得张载的思想理论以“气学”而定型;至1957年张岱年以张载“气”学的唯物主义性质对抗唯心论者的相关言论,使得后人愈加以“气学”定论张载。而这“无疑是对张载思想理论的‘形而上’意味的‘剿杀’”。丁老师还介绍了自己确立张载思想研究的三个阶段:从80年代初的“阳明心学”的研究,到90年代同肖前对话,而产生“问题意识”,之后选择张载思想进行研究。再到世纪之交,以张载的关学研究入手,将“形上形下”精神架构展开后,吸纳西学和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论化目标。

同时,丁老师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发展大势的角度带领与会师生理解张载的思想理论。他以文字的创造史,知晓文字产生后的四重意义为基底,指谓“实际世界”,阐释了“事物之间的存在关系、调整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文字在族群里的各个成员之间的通用、表达人的超越性诉求”等内容。丁老师说,从中国文化超越性追求的发展角度来看,孔孟为始,经两汉、隋唐,至张载处,实现了“超越性角度的确立,民族精神框架的展开,并达到了‘立儒家正命’的目标”。丁老师提出,张载借助佛教“般若智”的思想,撑起民族精神空间,重新确立“天、心、性、命”相贯通之道,并“出入佛老,返还六经”, “重新点亮”了先秦儒家的智慧,“从一定意义上确立的是张载所创设的形上世界,以此而推演人所需要的天德良知和德性所知”。张载还将天地生化之道予以客观化,有关于“本体和现象”内容得讲述,如“太虚无形,气之本体”、“体用殊绝”,更加说明“现象本身就是本体的表现,无本体,就无现象”。

最后,丁为祥教授总结了张载对宋明理学的主要贡献,即对形上视角的确立以及形上体系的建构、将“天人关系”不再化为与宇宙本体论的合一、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意蕴,以及“从张载思想的认识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可以逐渐地吸纳西方科学、哲学,并具备独有的信仰情怀,明白做人的精神,体现一切价值之源”。

以学识魅力传播知识,以人格魅力铸就高尚。丁为祥教授以深厚的学识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折服了全体师生。讲座进行到夜晚10时许,老师和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地讨论着。丁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青年员工拓宽自己的兴趣面,多汲取生活中的素材与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哲学思维能力,更要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志存高远,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