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公司成功举办“比较与对话:中西政治哲学史研究”学术工作坊

作者:文、图: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 发布时间:2018-12-07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2018年121日,由学院主办的“比较与对话:中西政治哲学史研究”学术工作坊在长安校区文渊楼C段一层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长安大学及公司哲学系师生的二十余名学者相聚古城西安,就本次会议的相关主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工作坊开幕式由学院副经理石碧球副教授主持,学院“政治哲学”团队负责人宋宽锋教授致辞。宋宽锋教授就陕师大哲学系历史沿革、政治哲学发展现状、工作坊组织背景、论文征集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并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与感谢。开幕式后,与会学者们围绕“中西政治哲学比较研究”、“政治哲学研究的古典学路径”、“儒家人性论与天下观”、“现代性社会政治秩序的建立”等议题,分四个专场,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讨论。



第一专场由中山大学李长春副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傅永军教授的“宗教与公民团结——哈贝马斯论现代性社会政治秩序的超验基础”将现代社会的背景置于哈贝马斯与教皇拉辛格的对话中进行考察,借此对现代性秩序中伦理资源匮乏问题的解决方案展开讨论;北京师范大学李绍猛教授的“‘无君’与‘共和’:中西方的乌托邦传统”通过对比英国哈灵顿与中国古代庄子、陶渊明、黄宗羲等人的乌托邦思想,认为乌托邦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彻底解构政治权威的金字塔,解构自上而下的权威建构模式,他提出的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的关系问题得到了与会学者的激烈讨论。



第二专场由山东大学傅永军教授主持。山东大学陈治国教授的“合乎自然与合乎天道:古典德性论的好生活及其实现方式”从对早期儒学和早期斯多亚主义的德性论比较出发,借合乎天道与合乎自然、天下仁义与世界正义等命题,进而对共同体与人类个体身份问题展开论述。中山大学秦际明副教授的“论天下观念与内外之别”依据《禹贡》《白虎通义》等文献来辨析中国古代天下观,提出中国传统天下观的精义在于仁与义、礼与乐的性质与适用范围的差异及其二者之间的结合运用。


第三专场由山东大学陈治国教授主持。清华大学任剑涛教授的“内圣的归内圣,外王的归外王:儒学的现代突破”立足现代西方知识论背景,通过分析现当代新儒家“内圣外王”学说所面临的挑战及其难以证成的困境,提出儒学完成道德与政治分流运行的现代转向任务。李长春教授的“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先秦儒家人性论争”依托古典学视域澄清了学界对儒家、新儒家等概念的误判;并综合孔孟荀的人性论思想进行考察,提出儒家政教理想立足于对人的“自然”的客观认识。

第四专场由任剑涛教授主持。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金延教授的“自由的现实存在的反思——黑格尔社会批判理论评析”首先澄清了近现代思想家对黑格尔政治理论评判的不恰之处,并依据《法哲学原理》相关文献,对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实现的可能性及其途径问题展开论述;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曹树明教授的“论荀子的‘群居和一之道’”通过厘清孟荀思想特点的差异性,在政治哲学的视角下考察荀子“人性”的双重结构,及其基于理性、工具、效能等意图的政治思想要义。


此次论坛以比较与对话的形式打破了国内中西政治哲学的交流壁垒,推进了中西政治哲学的研究互动,与会学者们借各自最新研究成果的碰撞切磋,对国内政治哲学的深入推进与前景展望提供了异彩纷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