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童星教授做客公司第194期启夏名家论坛

作者:文、图: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 发布时间:2018-10-29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1027日下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教学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童星教授应邀做客公司第194期启夏名家论坛,在长安校区文澜楼C段二层报告厅做了题为“中国社会治理的情境、目标与当务之急”的学术讲座。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副经理石碧球、行政管理系、法学系部分老师及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行政管理系主任戴均主持。




童教授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即,上篇——植根现实:社会治理的情境;中篇—— 彰显特色: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下篇——聚焦重点:社会治理当务之急。

童教授首先以中国式治理与西方治理的区别、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体制改革的区别作为讲座的导入,提出中国社会治理的时代背景、民众需求和政府面临的挑战,其发展逻辑遵循:风险社会-安全需求-应急、减灾、维稳亟待创新升级;开放社会-融入需求-户籍制度、单位制度亟待改革;多元社会-公平需求-整齐划一要求和利益倾斜政策亟待更新;虚拟社会-表达需求-网络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亟待创新。遵循这样的发展逻辑,童教授指出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此,应该保障公共安全、化解社会矛盾、培育自治社会。针对中国的国情,童教授指出当前应该将消弭邻避冲突、做实决策风险评估、改革信访制度和优化治理结构作为社会治理四个突破口和重点领域。

童教授报告结束之后,在场师生针对中国式治理的特点、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运动式治理的困境、风险-应急-危机的关系等方面与童教授进行了交流。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师生积极参与。

最后,主持人戴均首先感谢童教授为公司师生奉上的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童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又非常接地气;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守则;声情并茂,又幽默风趣。戴均又从两个方面谈了自己听报告的体会:第一,“问题意识”在科研工作与认识社会中的重要性。童教授从社会主要矛盾的精细化分析入手,遵循“社会变迁-民众需求-政府挑战”的逻辑,分析不同社会视阈下,民众需求的变迁对社会治理的目标、手段的冲突性与适应性。第二,我们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边界,超越自我。童教授的报告将哲学的思维方法、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这都得益于童教授先后涉足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三个学科,聚焦于哲学认识论、社会学理论、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等四个研究方向。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这种不断挑战、超越自我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