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员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动态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做客公司180期启夏名家论坛

发布时间:2018-06-20 00:00 | 阅读次数:

主持人 时间
地点 简介

6月16日上午9:00,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督学韩震教授应邀做客公司第180期启夏名家论坛,在长安校区文澜楼C段二层报告厅做了题为《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审视与建构》的专题学术报告。公司哲学系师生及相关专业教师、员工近百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公司经理、哲学系教授袁祖社老师主持。

韩震老师首先引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意识形态的五句话八次提及,析理其内在逻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来临完成了中国意识形态的现代性变革以及启蒙与救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原因在于其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关乎人心向背,关乎民族未来,因而对于意识形态的力量应给予极大关注。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两个巩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涉及到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

接着,韩老师结合国际国内案例分析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隐忧,这一方面表现为外部的消解和挤压,另一方面表现为内部的分化与自信心不足。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某种左右为难的困境,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有旁落的危险。韩老师将这种困境概括为三个方面:塔西坨陷阱、托克维尔悖论和齐泽克悖论,由此他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最大的问题是文化自信心的动摇,立足于国际环境与国内现实问题,他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外部原因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文化自信心动摇的成因。

就如何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问题,韩老师提出了他的可行性思考。他讲道,要以整个民族理性平和的文化自信心化解齐泽克悖论,克服冷漠与极端;以积极主动、快速真实和带有情感温度的方式化解意识形态的塔西佗陷阱;以历史性的进步超越托克维尔悖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仅仅视为意识形态,而要视其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要重申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武器。

讲座结束后,袁祖社老师从自己为学过程中对意识形态与文化问题的思考出发,对韩震老师的报告做了独到点评。提问环节,韩老师就师生们提出的对文化概念的辨析、市场经济下对意识形态的管控与引导、中国精神受到挑战、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区别、对马工程教材的看法、从历史哲学方面看意识形态的必然性是否会终结等问题一一做了精彩的回答。本次报告持续两小时有余,韩老师字字珠玑、娓娓道来,全场座无空席,报告最终在全体师生们的掌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