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19:00至22:00,第二届中国哲学全英文硕士项目特色主题沙龙第六期——荀子的名学思想(二)(Xunzi’s Theory of Name II)在腾讯会议举行。本次沙龙由国际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IIP)院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波老师主讲,由公司哲学系副教授王晶老师主持。2020级全英文硕士中国哲学项目员工李毅轩(Mehmet Nuri, Sagbilge)和露西(Lucy Vanessa, Kuchera),2020级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陈亚楠和刘美君对《荀子·正名》(Xunzi - Correct Naming)一文进行了分享和汇报。全体2020级、2019级中国哲学全英文硕士项目研究生,2020级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校外师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在第五期的沙龙中,陈波教授已经讲解了“荀子名学思想”前五个部分的内容,本次沙龙陈教授将重点阐释后四个部分,并且有四位同学对荀子的正名思想进行分享和汇报。
首先,陈波教授介绍了荀子名学思想的第六个部分——“制名之枢要”,即制名的一些关键环节,荀子确定了“约定俗成”的制名原则和“同则同之,异则异之”的制名方法以及名称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陈教授也指出了荀子名学理论的不足,比如没有讨论名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给名称下定义和分类等问题,并且荀子的名学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建树,相较西方的命名理论而言,建树显少。第七部分是关于“三惑说”,即荀子对有关名称的谬误的批判。荀子认为,当时其他的学者在“用名以乱名”,“用实以乱名”和“用名以乱实”三个方面存在基本的错误。

荀子名学思想的第八部分是“名称在辩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名称在荀子的辩说体系中处于开端的位置,荀子提出了“君子必辩”的重要命题,并把“辩说”分为小人之辩、君子之辩与圣人之辩三种类型。随后,陈波教授进行了总结性评论,认为荀子关注的重点是名称的社会政治功能和道德教化功能;但在理论中缺乏说理的部分,也就导致了其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成就不突出。同时,荀子的名称理论还有明显的社会约定论承诺,它突出并强调了名称的社会性、约定性和强制性以及语言社会分工特性。最后,陈波教授介绍了,他自己借鉴荀子、罗素、弗雷格、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等学者的名称理论中的合理因素,发展出一种的关于名称的“因果历史的描述理论”。具体参见Bo, Chen. "Socio-historical Causal Descriptivism. A Hybrid and Alternative Theory of Names."Croat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16.46(2016):45-67.同时,他推荐同学们阅读此文,了解他自己所提出的名称理论。

在短暂的休息后,四位同学开始对《荀子-正名》进行汇报。首先,来自土耳其的李毅轩同学(Mehmet Nuri, Sagbilge)介绍了《荀子-正名》的文本及其结构,并分享了荀子术语的定义、正名的功能阐述和在今日之问题与解决等。李毅轩介绍了《荀子》一书的产生历史背景,并对情、虑、伪等荀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了定义讨论,认为人们可以理解“名”并以此相互交流,详细介绍了“名”产生作用的过程。随后,李毅轩指出了“名”在荀子那个时代的混乱,并依荀子的思路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他指出了“正名”的重要性,人们依“天官”而区别相同与不同,详细分析了命名的类别和过程。

第二位做报告的同学是2020级中国哲学研究生陈亚楠。首先,她介绍了关于名的作用、规则及“三惑说”,指出了“名以指实”和对名的错误认识的纠偏,并配合例子解释了“用名以乱名”、“用实以乱名”和“用名以乱实”。她认为荀子是以“名”、“辞”(期)、“辩说”为核心的逻辑理论体系,荀子的逻辑思想将概念、判断、推理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围绕着名实关系,开出了名为核心的,以辞、辩、说为次序的逻辑体系。荀子发展了孔子的“正名”思想,相比墨子的逻辑思想也有了许多的进步。最后,陈亚楠同学总结,荀子的逻辑思想不仅在名词概念方面做出了分析与讨论,在推理与判断方面同样有着独到的见解。荀子的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不足,其逻辑思想中包涵了圣王观,这影响了名所具有的客观真理性。

第三位做汇报的同学是来自津巴布韦的露西(Lucy Vanessa, Kuchera)。首先,她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突出名的正确使用并分析了荀子之君子与孔子、孟子之君子概念的差异,并发表了自己对此问题的观点,她认为君子是值得相信的,君子能够指引发展,有更大的影响力;同时,圣人的教诲需要被转化到实际生活中才是有价值的,如果对圣人教诲批判性的分析、维护和坚持,那么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并避免不幸。

第四位汇报人是2020级中国哲学研究生刘美君同学,她从“欲”与“心”的关系、“欲”与“道”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以及对君子的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首先,她讲解了“欲”,去欲和寡欲是对待欲望的错误态度,人心可以约束欲望,因此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关键在于人心。其次,她详细阐述了欲望的本质以及欲望和道的关系,只有以道驭心,以道驭欲,才能使国家安定。第三,她认为荀子从那些隐蔽并且难以揣摩的人类心理出发研究,认为心与物的关系同于道与欲的关系,心要役物,而不是为物所役。最后,她分析到,荀子又回到制名的主题,告诫君子要谨慎对待那些没有根据的言论,没有见过的行为,没有听说过的计谋。

在沙龙的第三个环节,陈波教授与四位同学就各自汇报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陈教授点评到,四位同学的报告准备充分,陈述清晰,并有自己的理解和阐释,总体上每位同学的汇报很精彩;同时,四位同学对《荀子-正名》篇的理解很到位,在汇报时英文也很标准。陈教授对四位同学的汇报提出了较高的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在未来做出更好的研究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陈波教授分两期沙龙,即第五期和第六期,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荀子“名学思想”的讲座,讲座深入浅出,通过中西哲学的对比研究,在分析和阐释荀子名学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其理论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与西方命名理论的异同。在沙龙的员工回报和讨论环节,员工们积极参与互动,陈教授耐心解答员工们的疑问,使同学们在交流讨论中不断学习进步,对“荀子的名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期待陈教授下一期的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