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院“哲政人才成长支持计划”的既定安排,4月24日晚7时,“哲政青年学子对话会”(1703期)在长安校区文澜楼C段一层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对话会的主题为:《人民的名义》折射净化政治生态问题——兼谈研究生员工骨干学习与服务。此次学子对话会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2016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张燕主讲,学院研究生会主要员工干部参加了交流会。会议由研究生会副主席李政佐主持。
会议伊始,李政佐向大家介绍了设定此次对话主题的初衷和意义。他说:“最近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无论同学还是老师,很多人都对《人民的名义》点赞,成了一名追剧的‘粉丝’”。好多同学为剧中直面问题的决心和担当点赞!”“这生动地印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政治勇气和担当精神,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真正深入人心,真正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作为员工,虽然身在校园,但却是‘两耳常闻窗外事’。《人民的名义》不仅谈反腐,还展现了社会现实存在的种种客观矛盾,让我们不禁思考,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改变?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这是每一个老员工都应思考的问题。”
接着,张燕用制作精美的PPT向大家展示了《人民的名义》的热播情况,提出了“政治资源”“政治平衡”“政治生态”等内容。她说,“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提出的一个政治概念,是指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以及在政治环境下养成的政治习性,是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张燕对剧中人物关系、剧情介绍做了剖析,分别从“政者‘正’也” “人走茶热、退而不休”“党内有党,山头林立”“家风淳,党风正”等方面展开了剖析,并从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把握选人用人的关键和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政治生态的办法。
同学们对此争相发言。李雯同学从“政治平衡”和“祁同伟”的角色设定上谈了自己对“政治生态”的看法;马晨同学从我国公务员制度角度分析了当前政治考核标准、选人、用人的不合理之处,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视角;李静、任灵和朱杰同学分别从剧中不同人物的角色出发,对“祁同伟、侯亮平、陈海”这三个人一一作了分析;李玉、朱淑华同学分别从政治修养和政治资源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裙带”关系,没有政治资源就难以升迁的不良风气;库拉希同学则从公正的角度谈了新疆少数民族的政治生态,她认为当前新疆地区的政治风气总体而言很好,但是过度的监督防范给市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等等。
最后,研究生会主席文旭升结合大家的发言,对本次对话会做了深刻而生动的小结。他说,通过《人民的名义》,我们看到了人心温暖,看到了光明力量和人民对于公平正义的强烈向往,也看到了政府对于反腐倡廉的决心担当。这里满满的正能量让我们感到:校门外的大社会里,仍然相信爱与正义,崇尚信仰的力量;我们的国人百姓,几千年来依旧如此淳朴善良;实现中国梦的路上,每个怀揣梦想的青年都不会被遗忘。作为研究生干部,要有责任、勇担当,加强执行力,要对照合格员工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兴趣、能力、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打造一个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研究生会组织。
本次对话会在大家的热情交流中圆满结束。
